在2016年拿到香港“IPO之王”的海通国际(00665)在3月10日公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全年业绩。

受疲弱大势影响,公司在收入、纯利较同期皆有所回落。公司于2016年实现收入53.5亿港元,纯利16.8亿港元,同比下跌33.06%。截至2016年12月31日,集团总资产为1,315亿港元,净资产/股东权益为224亿港元,每股基本盈利0.3176港元,派末期息每股8仙,增加一倍。

仅资管业务录得增幅

海通国际将旗下业务分为经济业务、企业融资、资产管理、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(FICC)、股本业务、投资业务。根据业绩报告,除了资管业务业绩有所增长之外,其他部分业绩均在下滑。

据智通财经统计,对比2015年业绩,公司业绩降幅最大的是投资业务,仅录得204.2万港元,同比下跌97.63%。其次为股本业务,下跌46.34%。而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、经纪业务、企业融资的跌幅依次为44.23%、32.76%、24.84%。

在全部业务中,仅资产管理部分业绩录得增幅,同比增长61.49%。据智通财经了解, 2016年海通国际的资产管理规模(AUM)增长逾76%,旗下的基金类别主要包括债券型基金、股票型基金、债券/股票混合型基金及强积金产品等。公司去年获批并成功发行三只香港公募基金 :海通香港股票基金、海通韩国股票基金、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。

难逃黑天鹅魔咒

几乎所有已出业绩的券商都在报告中提到,2016年是动荡的一年。

香港市场 2016 年初延续了 2015 年下半年的悲观情绪,恒生指数一度下挫至 18,279 点的年内低位,随后在中国经济企稳以及美国暂缓加息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,市场于第二季度开始反弹。9 月,恒生指数一度冲至 24,364 点的年内高位,随后进入震荡调整期。11 月,特朗普当选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再次经历大幅波动,12 月,美国加息使得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升温,深港通通车后资金南下热情未及预期,年末港股市场震荡。

全球金融市场如惊弓之鸟,反映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在上半年屡创过去5年新高,随后虽有回落,但6月受美国、日本货币政策决议及英国脱欧公投等时间影响,VIX 指数再次跃升逾 25。11 月美国总统大选前后,市场震荡卷土重来。

据业绩公告,受成交量和市场涨跌影响,海通国际在收入及纯利上较去年均有下滑。其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/负债收益净额较去年下跌过半,出售可供出售投资的亏损净额达到5.37亿港元。

据海通国际2016年中报,公司的“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”持作买卖包括上市股本投资、非上市优先股、交易所买卖基金、非上市债务投资、非上市投资基金、非上市结构性产品、非上市已认证存款几个部分。

海外并购影响纯利表现?

在3月9日业绩会上,当智通财经问及纯利表现为何较去年下跌,海通国际高层回复道:“纯利下降是由于费用上升了,因为2016年做了很多并购,如在海外的布局。这些并购都会导致公司财务成本上升,所以影响了纯利的表现。”

据智通财经了解,海通国际附属海通国际(新加坡)在2016年12月22日向海通银行完成收购海通印度的全部股本,海通印度已成为该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,该笔交易花费掉海通国际(新加坡)1377万美元。而业绩报告中也提到,“新加坡子公司开启全牌照经营,海通证券印度子公司的收购等令海外布局再下一城”。

而在流动负债方面,公司应付账款一项同比增加了34.83%,其他负债一项达到25.12亿,负债总额也由2015年的710.90亿攀升至1090.56亿,同比增长了53.41%。

互联网券商来势汹汹,佣金难赚

在收入部分,以佣金收入流失较为明显。其中证券买卖及经济佣金收入对比去年下跌了42.2%。

究其缘由,除了大市疲弱之外,互联网券商的来势凶猛恐怕也在其列。近日,由雪球和盈透证券共同推出的互联网券商“雪盈证券”正式开放公测,再次以港股“低佣金”吸引股民关注。

图自雪球

对比互联网券商的低佣金,海通国际佣金费用仍居高不下,电子服务交易还只适用于香港客户,冲击早所难免。

海通国际佣金费用,图自公司官网

市场动荡,还能保住IPO“双冠王”吗?

自从2010年收购大福证券后,海通国际的客户数量逐年攀升,而近年来香港及内地投资者热衷于新股IPO认购,因此海通国际在香港IPO市场遥遥领先。

公司引述彭博数据称,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项目数量及金额名列香港中资投行第一,囊括“双冠王”。

股权融资方面,根据彭博资料,海通国际在项目数量和总集资金额继续名列中资投行第一、全港第二,全年完成共34个项目;债券融资方面,全年共完成53个债券发行项目,按项目数量计算,位列海外市场发行的中国风险G3及离岸人民币债券全球投行第一名,实现了离岸债券品种的全覆盖;并购业务方面,公司去年共参与27个项目。

以中国邮储银行项目为例,海通国际最近完成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项目是近3年来香港市场上最大的IPO项目,其国际配售部分录得约5倍超额认购,其中公开发售部分累计录得36亿元认购,其中海通国际一家包办了其中的19.4亿元,占公开市场认购额的54%,仅海通国际一家已基本完成公开发售部分的全额覆盖。

而2016年全年恒生指数微升 0.4%,恒生国企指数跌 2.8%,全年日均成交量较 2015年大幅下滑 37%。低迷的股市也影响了市场融资活动,2016 年香港市场虽 IPO 集资蝉联全球第一,但股权融资总额却同比下跌逾 56%。

海通国际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林涌于业绩报告中表示,受全球流动性拐点及不确定性增多的影响,金融市场未来一年仍将动荡。

对于海通国际拿手的IPO业务来说,全球IPO市场也将面临众多艰难的挑战。德勤预计,未来一年将面临全球尤其是美元货币政策正常化、多个主要国家领导层的更迭、人民币汇率持续面临贬值压力,以及英国脱欧的进一步发展。尽管等候上巿的公司数目坚实,但香港IPO市场的融资能力,尤其是对超大型IPO将可能会面临压力。

另外,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,几乎完全跟随美联储加息。有专家分析,从2016年11月底开始,hibor(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)快速升高,从1.3%升到1.55%左右,与美联储12月加息25个基点无论时间还是幅度均一致。假设美联储2017年真的加息3次,每次25个基点,那么到2017年末,hibor年利率将会升至2.3%。券商的财务成本将会显著增加,进而影响净利润。

虽然海通国际高层在业绩会上信心满满地表示:“在行业黑天鹅不断的情况下,海通国际表现出来的‘波澜不惊’将会延续下去,2017年将加快对亚太市场的布局,逐步朝全球迈进。”但海通国际具体表现如何,还得等待来年财报告诉我们答案。